找到相关内容1708篇,用时27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契入真理之境的智慧(1)

    中道.乃是以双照肯定的方式为契机,空即是假,假即是空,诸法即空即假,无无别,即是中道.此即是圆教之三圆融观,所谓诸法即空,即假,即中是也.圆教菩萨以此中道观而证入诸法实相,深知现实的对立乃主观心念....(1)第一种"实有"是藏教人通过析空的方法对的认识.即世间万事万物皆是实有,实有是俗;分析事物直至实有灭,才通达空,故俗灭会空是真谛.此境为三藏七智所  照.(2)第二种"幻有空"是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90767302.html
  • 四圣谛的多层义蕴与深层义理

    rdquo;的原因或理由,苦、集合起来说构成流转缘起,即以十二因缘(无明→行→识→名色→六处→触→受→爱→取→...真如与缘起真如等等。在这里缘起所以算是无为,乃是因为缘起的“道理”常恒不变之故;与此相反,一切有部以缘起(可包括苦、集)为有为,而不另立缘起的常恒法则。化地部之所以把道支、...

    傅伟勋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33941023.html
  • 牟宗三 :中国哲学十九讲──中国哲学之简述及其所涵蕴之问题(六)

    第十三讲 与三性:如何安排科学知识?  在上一讲中我们讨论了佛教的一个主要基本观念“缘起性空”,及由此观念所牵连到的一些哲学问题,如康德、柏拉得莱等的想法。佛教的教理最复杂、启发性最大、所牵涉的哲学问题也极多。除“缘起性空”外,还有几个重要问题,我们将陆续讨论。此次先顺缘起性空的观念,来看与三性的问题。   空宗讲,中观论颂谓“诸佛依为众生说法”,又颂云“众因缘生法,我说即是空,...

    牟宗三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55441190.html
  • 《坛经》思想的理论渊源与现实意义

    包含有多方面的佛教思想。但其主要弘扬的思想也较突出,即侧重强调一些大乘佛教的基本观念。这里面较突出的有:性空无分别观念、中道不二思想、佛性顿悟观念、观念、佛法在世间思想、禅定的定义等。  “空”的...烦恼,后念离境即菩提。”这也就是说,人获得觉悟,只在一念之间,只在前念和后念的一刹那间,这就是“顿悟”。  “”是佛教中的重要观念。《坛经》中没有直接提到“”一词,但却有这方面的思想。可以举出...

    姚卫群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4963798.html
  • 佛教的醒世智慧——西妙

    示人生现象的真实道理,三苦、集、灭、道四谛法。之所以称为“”,因为苦集灭道四法是人生的真实道理,是真实不虚的。苦、集是对世俗人间的生死流转道理的说明;灭、道是对出世间断惑证真的还灭道理的说明。从醒世劝化的角度来说,主要是苦集(我们主要说这)。灭道说的则是修行、解脱的道理。但灭谛、道谛也有醒世的作用,苦谛集谛,令世俗中人生厌离心,灭谛道谛,则令世俗中人生出趋向圣道的欣乐心。知苦...

    西妙

    |基础|佛教|佛陀教育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08432894254.html
  • 龙树与智顗实相思想异同之辨析

    认为两者思想可直接等同,如台湾学者陈英善所云:“1.与三是否绝然差异?2、龙树菩萨‘空假中’偈有否中道?就第一问题而言,依智顗的看法,和三之说法并没有绝然之差别,讲或三,皆是随顺因缘而说,此可从《法华玄义》论述七种与五种三中得知,与三所阐述的,唯一谛理而已,可说唯一‘因缘法’之谛理而已,只是所用方法不同,而与三谛皆无实性,皆不可说,所可说者,皆是随顺因缘而说,...

    张 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2861509.html
  • 从《法华玄义》所引重要经论看智顗的思想结构

    种善妙。“境”指诸法本来之实相,在各经当中,或说十二因缘,或说四谛、三、一实谛,或如《法华经》所说的十如是;“智”即解明实相之境的智慧;“行”即依智而作的修行;修行所达的阶段境界称为“位”;实相...四种四谛者,一生灭,无生灭,三无量、四无作。其义出《涅槃》,约偏、圆、事、理分四种之四殊。”[19] 偏圆事理等四的判准为“迷真重、迷真轻、迷中重、迷中轻”[20],所谓“真”“中”,指的是空与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04446642.html
  • 梁《高僧传》福慧观之分析与省思──【兴福篇】“论”之研究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【中文关键词】高僧传|论赞|福慧|慧皎|法身|感应|...”等,接着循此架构将议题以佛学思想脉络作深层分析。包括涉及实践者因虔诚心路而获致无像法身感应之观点,及其与龙树中观之学的关联。  4.0思想与福慧观之关联与省思  文本脉络显示与福慧观有所关联之...

    王志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1362860.html
  • 四谛

    无始以来,由贪嗔痴等烦恼,造积善恶业因,能招感三界生死等苦果。  灭谛:又名尽,灭谓灭二十五有,寂灭涅槃,尽三界结业烦恼,永无生死患累。  道谛:道谓修戒定慧通向涅槃之道,总有七科:一、四念处,、四正断或四正勤,三、四神足或四如意足,四、五根,五、五力,六、七觉支或七菩提分,七、八圣道或八正道。此为三十七菩提助道品法。  四谛有两重因果,苦为果,集是因,由苦集成为世间生死因果;灭是果,道是因...

    任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70839808.html
  • 大小乘间差别的要点

    的等起心是自己欲解脱轮回(的出离心)而大乘的等起心是为利一切有情而欲成佛(的菩提心)  13.有种障:烦恼障(障碍解脱轮回)与所知障(障碍同时证得:胜义谛与世俗,或云空性与空性所印的诸境)  14.烦恼障是(1)执补特伽罗与其它法有自性的无明(2)此(无明)所引生的其它烦恼(3)他们的种子  15.所知障是自性有之执着所安立的习气,而这就是有自性的错乱显现以及不能同时现证。(吉弗里...

    李胜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91542143.html